> 文章列表 > “无乃伤天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无乃伤天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无乃伤天和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无乃伤天和”出自明代王稚登的《志哀寄吴氏二首》。

“无乃伤天和”全诗

《志哀寄吴氏二首》

明代 王稚登

鹰鹯击众乌,众鸟无能为。

胡然坠蓬藋,自损风云姿。

虽称六羽翮,零落何所施。

蜂虿小有毒,螫人人不知。

昔为众鸟畏,今为众鸟欺。

既言覆其巢,又已攫其儿。

覆巢犹且可,攫子当如何。

哀哀三黄口,泣血纷滂沱。

好生上帝德,无乃伤天和。

谁为诉九阍,三面去网罗。

《志哀寄吴氏二首》王稚登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志哀寄吴氏二首》是明代王稚登所写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悲愤和对社会现象的深思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
鹰鹯击众乌,

众鸟无能为。

胡然坠蓬藋,

自损风云姿。

虽称六羽翮,

零落何所施。

蜂虿小有毒,

螫人人不知。

昔为众鸟畏,

今为众鸟欺。

既言覆其巢,

又已攫其儿。

覆巢犹且可,

攫子当如何。

哀哀三黄口,

泣血纷滂沱。

好生上帝德,

无乃伤天和。

谁为诉九阍,

三面去网罗。

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。诗中以鹰鹯击众乌的景象来比喻强者欺凌弱者的现实,揭示了人们对弱小者的忽视和欺凌的现象。作者通过描述鸟儿失去自由飞翔的姿态,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受挫和自尊心受损的心情。

诗中还提到了\"蜂虿小有毒,螫人人不知\",暗示了社会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具有的伤害力量,而人们却对此毫不知情。这一描写呼应了前文的主题,进一步强调了弱者的无助和被忽视。

接着,诗中转折出现了作者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,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失望和对众人对自己的欺凌的愤慨。作者以\"覆巢犹且可,攫子当如何\"的问句,提出了对侵略者行为的质疑,表达了对强者的不满和对正义的呼唤。

最后,诗中以\"哀哀三黄口,泣血纷滂沱\"的形象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奈,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切关注和反思。最后两句\"好生上帝德,无乃伤天和。谁为诉九阍,三面去网罗\"则呼吁人们重视伦理道德,遵守天命,寄望有人能够为弱者伸张正义,纠正社会的不公。

综上所述,这首诗词通过对强者欺凌和社会不公现象的揭示,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悲愤表达,呼唤人们关注伦理道德,追求正义和和谐。同时,通过诗中动人的形象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手法,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,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度。

遵义礼品定制